辽宁沈阳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加速“破茧”
本文转自:学习强国
黄超
8月27日,辽宁沈阳浑河畔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项目建设现场,千余名建设者正在紧张作业。远远望去,速滑馆与综合馆主体结构已然成形,媒体中心塔楼拔地而起,弧线形的外立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展现出“云上冰玉”的现代美感。
一座宏伟的冰雪运动地标欲“破茧而出”。
紧盯“10·30暖封闭” 冲刺年度目标
作为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的核心场馆之一,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自去年11月17日开工以来,在省、市、区三级发改部门的统筹推进和精准服务下,坚持“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”,重要节点均如期甚至提前达成。王家湾专班规划建设组副组长赵峰晶介绍,“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动项目顺利通过审批环节,为项目建设扫清机制障碍。”
据介绍,今年4月28日已完成项目全部地下主体结构,累计共浇筑混凝土15万立方米、绑扎钢筋1.7万吨;7月份,速滑馆与综合馆地上混凝土结构封顶;8月份,金属屋面与幕墙开始大面积安装。“当前我们所有工作都围绕‘10月30日实现暖封闭’这一目标全力推进,确保场馆内部冬季具备连续作业条件,为明年竣工奠定坚实基础。”
施工难度大 科技含量高
谈及项目建设中的技术亮点,赵峰晶如数家珍:“比如综合馆的屋盖钢结构施工,创新应用了‘四轨十四缸’同步顶推技术,配合大吨位履带吊,实现了单榀150吨级桁架的毫米级精准吊装。速滑馆采用的更是国内首创的大跨度张弦木拱钢架混合结构,这些都是目前国内体育场馆建设中科技含量高、施工难度大的关键技术。”
正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,在保证项目进度的同时,也确保了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。
应对雨季“大考” 筑牢安全防线
近期,沈阳频繁遭遇强降雨天气,给户外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工地周边布设了28处积水坑和抽排水泵,防汛物资储备充足,排水系统畅通无阻。
“我们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守,开展多次防汛演练,重点监护塔吊基础、基坑边坡等关键部位,确保雨季施工安全可控。”赵峰晶告诉记者,项目通过智慧化监管系统实时监测天气和积水情况,一旦出现预警,立即启动应急响应,实现“雨停场清、人机不停”,全力保证工期节点任务按时完成。
赋能区域发展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
赵峰晶告诉记者,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是辽宁省深入推进“冰雪辽宁”建设、备战2028年第十五届冬运会的标志性工程。项目落地浑南区,不仅补强了沈阳大型体育设施布局,更带动了周边路桥、电力、绿化等配套升级,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形象品质。
未来,以场馆为牵引,沈阳将进一步拓展“冰雪+文旅”“冰雪+消费”等新业态,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夜幕降临,工地依然灯火通明。赵峰晶语气坚定地说:“我们有信心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,为沈阳市民呈现一座智慧、绿色、一流的冰上运动殿堂,交出决胜之年的高分答卷。”